文章目录:
  1. 实验要求
  2. 基础知识
    1. 各种镜
      1. 凸透镜
      2. 凹透镜
      3. 凸面镜
    2. 光学知识
      1. 焦距
      2. 焦点
      3. 物距像距
      4. 成像规律
    3. 光路图绘制
      1. 绘制步骤
      2. 凸透镜
      3. 凹透镜
      4. 凸面镜
  3. 实验步骤预习
    1. 1.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2. 利用“大像追小像”方法调节等高共轴
    3. 3.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4. 4. 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5. 5. 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6. 6. 自准直法测量凸面镜焦距
最恶心的一学分课,手写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各种虚拟实验、实体实验,根本不会啊!
实验报告只能靠学长学长的legacy了...

参考视频:
【使用自准直法求薄透镜焦距-哔哩哔哩】 https://b23.tv/H8bOoOL

实验要求


点击展开/折叠实验要求
《透镜焦距》实验要求

一、预习要点
了解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仪器及待测物理量等,在预习报告中完成以下预习要点:

  1. 薄透镜成像公式及其使用条件分别是什么?
  2. 作图并说明如何利用“大像追小像”的方法调节等高共轴。
  3. 什么是测读法?其目的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4. 利用自准直法测透镜焦距时,如何减小透镜中心与支架刻线位置不重合造成的误差?该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5. 给出共轭法待测数据列表

二、课堂实验操作

  1.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利用“大像追小像”方法调节等高共轴
  3.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4. 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 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焦距(选做)
  6. 自准直法测量凸面镜焦距(选做)
  7. 仪器整理、清理实验台

三、实验报告撰写要点

  1. 预习报告+原数据记录(均带有老师签字)。
  2. 对观察现象及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透镜焦距及其不确定度。
    ●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 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 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焦距(选做)
    ● 自准直法测量凸面镜焦距(选做)
  3. 课后思考题。
  4. 报告字迹工整,态度端正。

四、课后思考题:

  1. 在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焦距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有两个像,但只有其中一个才是我们需要的,如何判别?并分析另一个像的成因。
  2. 请查阅资料列举透镜在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及保护;实验结束后要求切断电源,设备摆放整齐、台面整洁、凳子归位。
  2. 课后一周内交报告。无特殊理由,每超过一周扣10分;
  3. 不合格的报告(卷面成绩低于60分)要求返回重写。返回后一周内提交的卷面成绩最高60分,超过一周则提交无效,报告保留原始成绩。
  4. 未完成的实验内容(无数据),不需要做数据处理。


学长的预习/实验报告圣遗物
https://bhpan.buaa.edu.cn/link/AA0285D6AF39A04C1FACC90E9B7B50FFB6
文件名:透镜焦距测量.pdf
有效期限:2029-10-26 20:01
提取码:ganA

基础知识

各种镜

实验中主要涉及到三种镜(属于多一点都不学),分别是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凸透镜与凹透镜属于薄透镜,其定义为透镜的中心厚度d远小于其焦距f的透镜
凸面镜属于球面镜,球面镜与透镜的区别是一个是反射元件,另一个是折射元件。

凸透镜

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它能把平行光线会聚到一点。

凹透镜

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它能使平行光线发散,好像是从焦点发出的。
焦点为虚焦点,光线实际不经过,但延长线交于焦点。焦距为负值,表示是发散透镜。
成像规律: 凹透镜只能成虚像,像虚、正立且缩小;虚像位于物体同侧。

凸面镜

凸面镜是反射镜的一种,镜面向外凸出,能使平行光线发散,好像来自焦点的光线。
平行光线反射后发散,延长线汇聚于虚焦点。焦点在镜子前方,焦距为负。
凸面镜成像虚像,像虚、正立、缩小。像总是在物体与镜面间。视野较广,能看到较大范围。

光学知识

焦距

定义: 焦距是指光学元件(透镜或球面镜)中心点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点

物距像距

成像规律

对于透镜:

$$ \frac{1}{f} = \frac{1}{u} + \frac{1}{v} $$

物距、像距、焦距的正负符号根据镜子和透镜类型不同而不同。
对于球面镜,球面镜的固有性质:球面镜的焦距与镜面曲率半径(R)的关系是:

$$f = \frac{R}{2}$$

可得:
$$\frac{1}{u} + \frac{1}{v} = \frac{2}{R}$$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
> 2f1 < v < 2f实像,倒立,缩小
= 2f= 2f实像,倒立,等大
f < u < 2fv > 2f实像,倒立,放大
u = fv → ∞无像
u < fv < 0虚像,正立,放大

光路图绘制

绘制步骤

凸透镜

  1. 平行光线:从物体顶点发出,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后折射通过远侧焦点F。
  2. 通过光心的光线:直接穿过光心O,不偏折,直线继续。
  3. 通过近侧焦点的光线:从物体顶点出发,经过近侧焦点F,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两条光线交点即为像的顶点。

凹透镜

  1. 平行光线:平行主光轴,经过凹透镜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通过近侧焦点F。
  2.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折,直线通过。
  3. 朝向远侧焦点的光线:光线朝向远侧焦点方向入射,经过透镜后平行主光轴。
    像在光线延长线交点处,是虚像。

凸面镜

  1. 平行光线:平行主光轴射来,反射后发散,延长线通过虚焦点F。
  2. 射向光心的光线:光心处镜面法线通过此点,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对称,不偏折。
  3. 射向虚焦点的光线:入射光线朝虚焦点方向,反射后平行主光轴。
    像在延长线交点处,为虚像。

实验步骤预习

1.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这又没数据,显然的事实,直接抄!也可以直接用公式算一下。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
> 2f1 < v < 2f实像,倒立,缩小
= 2f= 2f实像,倒立,等大
f < u < 2fv > 2f实像,倒立,放大
u = fv → ∞无像
u < fv < 0虚像,正立,放大

2. 利用“大像追小像”方法调节等高共轴

又不用写数据,差不多就行()

What?(From AI)“大像追小像”方法调节等高共轴,主要用于光学系统中两个或多个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沿光轴方向实现精确的轴线对准,确保各元件的光学轴线共轴且处于等高位置,从而保证系统成像质量和性能。

5. 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课本P158)
麻烦一些,由于凹透镜会发散,所以要加一个凸透镜得到平行光。凸透镜在前,凹透镜在后。
先用凸透镜让小孔成像到S处,再由凹透镜得到平行光,此时光路逆回来就会得到在小孔的像。
焦距大小是凹透镜位置到S位置的距离。
数据记录注意:
这个实验同时包含凸透镜找实像、记录透镜位置需要找中心,所以要同时使用上面3、4两种方法。

6. 自准直法测量凸面镜焦距

(课本P161)
开始的步骤和5一样,需要一个辅助凸透镜,然后得到一个小孔的实像S。
然后在凸透镜和像之间放一个凸面镜,把光远路反射回去,透过凸透镜同样在小孔处成相同的像。
此时算凸面镜焦距,只用得出凸透镜曲面半径,通过下面公式计算焦距:

$$ f = \frac{R}{2} $$

曲面半径即凸面镜位置到S的距离,其二分之一即焦距。